2015年以来,凉山州全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,科学编制攻坚行动方案,以清除疫木消除传播基质为防控核心,统筹开展疫木除治、媒介昆虫防治等六大攻坚行动。通过努力,西昌、喜德两个疫区在2023年底实现连续2年无疫情发生。今年年初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,正式撤销西昌市、喜德县两个松材线虫病疫区,标志着凉山州松材线虫病疫区清零。
“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的松树病害,具有传播速度快、破坏性强、隐蔽性高、治理难度大等特点。”凉山州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李正武告诉记者,松树一旦感染该病,针叶会迅速失水、褪绿,继而变褐、萎蔫,而后变成黄褐色至红褐色,最后整株松树枯死。研究表明,一株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,最快40天左右就会死亡,如不进行人工干预,3至5年便可摧毁成片松林,对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。
凉山现有松林面积1800多万亩,2015年和2019年西昌市和喜德县分别被确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。2015年以来,凉山州全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,组织编制《凉山州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》,将全州17县(市)划分为轻型疫区、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,实施分区管理、分类施策,统筹开展“抓实监测普查、加强疫木除治、严格疫木管控、深化联防联控、防治媒介昆虫、突出系统治理”六大攻坚行动。其中,在西昌、喜德轻型疫区强化监测预警和检疫阻截,开展枯死松树清理,加强媒介昆虫防治,并采用噻虫啉粉剂、悬挂诱捕器等方式防治松褐天牛、褐梗天牛,累计防治媒介昆虫12.45万亩次,有效降低病死松树数量。
据了解,2021年秋季至2023年春季,西昌市对疫点实施大规模枯死松树清除行动,共清理染病枯死和其他原因死亡松树4729株,共碎化枯死松树206.5吨,碎化木屑全部实行安全处置。其余非疫区县(市)在2021—2023年间采取即死即清和专项普查后集中清理等方式,共清理枯死松树8865株,有效避免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和扩散,均未出现新发疫情和新增疫点。
防控期间,凉山州将西昌、喜德两个疫区的松科植物及其产品全部纳入疫木管理,严格实行审批发证、采伐、运输和除害处理全程监控,建立采伐、运输和处理各环节登记台账,疫木在山场就地就近碎化处理,严防疫木流失。下一步,凉山将持续巩固防控成效,继续抓好疫情监测,防止外来传入风险,切实保护好全州森林资源安全。
记者:杨云富 通讯员:曲比阿依